<form id="nlj53"></form>

        <ins id="nlj53"><menuitem id="nlj53"></menuitem></ins>

          <address id="nlj53"><nobr id="nlj53"><nobr id="nlj53"></nobr></nobr></address><address id="nlj53"></address>

                <em id="nlj53"></em>
                
                
                <form id="nlj53"><nobr id="nlj53"><nobr id="nlj53"></nobr></nobr></form>

                  愛國愛鄉 親情鄉情——老臺胞返臺謁祖文化參訪小記

                  2021年12月30日來源:臺胞之家網
                    作者介紹
                    曾重郎,男,漢族,1929年2月出生于臺灣新竹,是全國臺聯創始人之一,1981年任全國臺聯籌備小組成員、臨時黨組成員。曾任全國臺聯理事會一至六屆理事、三至六屆常務理事和第六屆副會長,全國臺盟總部第二屆理事,臺盟中央第四、五屆評議委員會副主席、臺盟中央顧問。同時也是臺盟湖北省委員會和湖北省臺聯創始人,先后擔任過臺盟湖北省支部第一屆主任委員、臺盟湖北省名譽主委、湖北省第一至六屆會長、第七屆名譽會長。
                   
                    悼
                    曾重郎前輩于2021年12月12日在湖北武漢逝世,享年92歲。曾老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做出了畢生貢獻。
                    曾重郎前輩一路走好!
                   
                    19歲時,我因參加“二·二八”起義,被迫離開臺灣,只身赴北京清華大學求學。記得離開臺灣的前一個晚上,母親一邊往我的箱子里放衣服,一邊說,你這次離開便再也見不到我了。我當時還安慰她,暑假時就會回來看阿姆(閩南語“母親”)。第二天,父親一定要送我到火車站,他中了風,勉強能走路,火車啟動時,父親說了同樣的話,你再也見不到我了。
                    沒想到,那一次的分別真的成了生離死別。
                    我二哥曾淇竹在世時,就向臺灣當局申請讓我返臺探親,當時母親健在,侄兒煥南將臺灣當局的復函復印件寄給我:“你弟返臺會對臺灣構成危險,因此不準入境?!?/div>
                    1952年父親因腦溢血病逝,1986年母親又離我而去。我是家中老么,從小就備受疼愛,母親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完全是她的尾巴。當時因無法返臺祭祀母親,我只得在家中為母親設靈堂,率全家三代人向母親跪拜,眼淚往外流,痛在心里頭。
                    1987年,在祖國大陸的努力推動和臺灣民眾強烈要求發展兩岸交流的壓力下,臺灣當局不得不開放臺灣民眾赴大陸探親,兩岸長達30多年的隔絕狀態終于被打破。
                   

                  1989年,曾重郎姐姐來武漢時姐弟合影

                    1988年,我大侄兒和大外甥打前站,相繼來武漢看望我。1989年秋,姐姐和二哥也過來了,姐姐胯骨骨折動過手術,在武昌南湖機場,見到她把雨傘當拐杖一拐一瘸地走過來,我們相擁而泣。當時二哥已患老年癡呆癥初期,但他沒有忘我這個小弟,我們兩只手緊緊地握成兩個小拳頭互相用淚眼凝視著對方,經過時光磨損的臉龐依舊熟悉。
                    數十年的相思,等來幸福的歡聚,我帶著他們去游覽北京、西安,受到各地臺聯、臺盟的熱情招待。二哥返臺后老年癡呆癥加重,于1991年病逝。我在臺灣的同輩親人只剩姐姐一個人,1993年她突發腦溢血,出于人道主義臺灣當局批準我返臺探望。飛抵臺北直駛外甥家姐姐的病榻前,我把面頰緊挨著姐姐的面頰說,我回來看你了。我不禁淚流滿面,這也是我第一次返臺探親。
                    2010年4月,全國臺聯囑我率“第二次老臺胞返臺謁祖文化參訪團”返臺掃墓謁祖,此次參訪團由時任全國臺聯副會長史茂林和工作人員,以及湖北、湖南、廣東、福建、天津五省市的10名團員與親屬共27人組成。27名參訪團成員4月3日自大陸的居住地相繼直飛臺北,4月12日從臺北返抵大陸,在臺灣活動了8天。

                  2010年,“第二次老臺胞返臺謁祖文化參訪團”合影(前排左五為曾重郎,右四時任全國臺聯副會長史茂林,左三為時任湖北省政協副主席、省臺聯會長張榮國)

                    清明節祭掃父母墓  擁抱墓碑淚灑墓地

                    2010年4月5日清明節當天,在侄兒侄媳和外甥的陪同下,我們驅車到臺北陽明山墓園祭掃父母墳。上山時,我憶起62年前離開臺北遠赴北京時,母親親手給我整理行裝、父親送我到火車站的情景,眼淚不禁自流。
                   

                  2010年4月,曾重郎返臺謁祖,在父母合葬墓前放聲痛哭

                  2010年,曾重郎與夫人、次女在父母合葬墓前合影

                    走到父母的墳前我擁抱著父母的合葬墓碑放聲痛哭,長跪不起,心里喊著:“阿爸、阿姆,阿郎來看你們了,兒沒有盡到孝道!”侄兒、外甥來拍我的背把我扶起來。稍微鎮靜,在墳前擺上水果,插上備好的花束,隨后,我率妻女、侄兒、侄媳、侄女、外甥祭拜父母墓。
                    當天中午,我們在以做臺灣菜聞名的欣葉飯店吃飯,滿滿坐了三桌。飯前,我說清明節是兩岸同胞共同信奉的節日,藉祭謁先祖,曾家和我姊姊林家的親戚能聚集在一起盡享親情之樂真不容易。平時很少相聚的侄兒、外甥、外甥女在席間相互暢敘親情,氣氛熱烈。
                    4月4日,我本打算去祭謁曾家祖墓,但堂弟曾日耀說,他們已決定10日舉行家祭,我就委請他屆時替我敬獻一束花,表示我對先祖的崇敬和懷念。
                    我們這一支是從福建晉江英林羊仔坑遷住臺灣的,我是第六代文字輩,現己傳至第七代煥字輩、第八代國字輩。我姐姐嫁給林東海,已傳四代。所以,這次返臺祭謁祖先,我的輩份最高,成為數十位親戚的大家長。


                  2010年曾重郎返臺探親,曾家四代人合影

                    參觀辛志平校長紀念館 懷念校長與我之間的生死交情

                    辛志平是廣東人,畢業于中山大學教育系,臺灣光復后,被委派到新竹中學擔任校長。他治學嚴謹、延攬高師、愛護學生、提倡全面發展,不會游泳、不識五線譜不能畢業,是臺灣教育界名人。他宿舍在他逝世后開辟為辛志平校長紀念館供人參觀。前幾年新竹中學校友會曾邀請我赴臺參加開館儀式,但未獲臺灣當局批準沒能成行,成了我心中的一件憾事。這次返臺謁祖文化參訪正好能彌補我內心的歉疚。
                    回顧1947年時,因“二·二八”事件失敗,我被臺“憲兵隊”傳訊扣押,是辛志平校長出面將我保釋出來的。因此,我與辛志平校長之間有著生死交情。本次赴臺,我在外甥陳國梁及校長的兒子辛三立一家等人的陪同下參觀辛志平校長紀念館。辛三立親自作講解,他稱我為他全家的救命恩人,我則說你父親是我的救命恩人。
                    當時,時任新竹中學校長、新竹中學校友張瑞欽和校友會會長詹尚德設宴招待我們,席間培育人才、教育改革成為主要話題,宴會后張瑞欽還贈我繡有竹中?;盏拿弊?、??任?。
                   
                    游覽臺北、臺中、臺南廣交朋友

                    我飛抵松山機場,隨即驅車前往故鄉新竹市。4月3日在湖口羅氏家族羅世榮安排下,有幸見到比我晚14屆的學弟范承宗,并收到時任新竹縣縣長邱鏡淳的禮物。
                    4月4日當晚,在臺北的反“獨”促統團體聯合設宴款待我們?!皟砂逗推桨l展論壇”召集人吳榮元致歡迎辭。
                    4月5日,中華兩岸文經觀光協會設宴招待,律師許文彬和時任理事長鄧文聰都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4月6日,參訪團驅車南下,參觀霧峰林家及其所辦的明臺高級中學。時任臺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會長林光輝在該日也設宴招待。我們是老朋友了。當天參訪團還參觀了中臺禪寺,副主持唯覺法師向大家詳細介紹禪寺各層佛像、經閣等。
                    4月7日,參訪團游覽了日月潭。在岸上碰見了許多大陸游客,不論男女老少都對臺灣的美麗風光和臺灣同胞的純樸好客贊不絕口。隨后參觀八卦山大佛。
                    4月8日,參觀鹿港的辜振甫故居,現已捐獻出來成為鹿港民俗文物館。緊接著驅車去參觀秀傳醫療體系中的彰濱秀傳紀念醫院。院長許宏基設宴款待。
                    4月9日,參訪團駛抵高雄市,參觀博正醫院及其兒童發展中心。該中心將治療和教育結合、娛樂和康復結合、醫院和家庭社區結合,使殘疾兒童增強生活信心,參訪團成員了解這些事跡后,深受感動。
                    4月10日,參訪團前往屏東懇丁。11日便搭乘高鐵返回臺北,期間參訪團成員還與?;鶗麻L江丙坤見面。
                   

                  曾重郎與江丙坤座談

                  曾重郎與江丙坤互贈禮品

                    4月11日,江丙坤歡迎參訪團成員來訪,他開門見山談到國共斗爭幾十年的分裂痛苦,談到汪辜會談,談及胡連會、胡吳會,他都在場;談到最近一兩年海協會與?;鶗f商取得的豐碩成果,他強調國共協商時提出的五項和平發展愿景己載入國民黨黨綱等。
                    我們十分感謝江丙坤在星期天撥冗會見參訪團全體成員,這幾天都沉浸在親情鄉情之中,深切感受到情感不分臺北、臺中、臺南,不分黨派,不分宗教。
                    我們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至少是臺灣省籍人士,我們愛國愛鄉,臺灣鄉親會打拼、會創新、會經商,這“三會”要變成金錢流入臺灣必須要有市場,而大陸是公認的最大市場,大陸正在擴大內需、改善民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市場越來越大。希望臺灣鄉親闖蕩大陸市場、亞洲市場和世界市場。臺灣四面環海,缺乏自然資源,希望臺灣大開放、大交流、大合作,促進大發展。


                  參訪團與江丙坤(中)合影

                    此次率團返臺謁祖從臺北至屏東,參訪團成員都在各地會親會友,每個人都有著講述不完的精彩故事。
                   
                   
                  [編輯:王宇]

                  © Copyright By All China Taiwanese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辦: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

                  地址:北京東城區朝內大街甲188號

                  技術支持:中國臺灣網

                  投稿郵箱:chinatailian@163.com

                  京ICP備19007825號-1

                  三级精品在线观看综合,高清国产免费日本_ 中文免费久久无码,综合自拍影视乱伦
                  <form id="nlj53"></form>

                        <ins id="nlj53"><menuitem id="nlj53"></menuitem></ins>

                          <address id="nlj53"><nobr id="nlj53"><nobr id="nlj53"></nobr></nobr></address><address id="nlj53"></address>

                                <em id="nlj53"></em>
                                
                                
                                <form id="nlj53"><nobr id="nlj53"><nobr id="nlj53"></nobr></nobr></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