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臺聯是我們大陸臺胞最溫暖的家”
2021年12月30日來源:臺胞之家網
作者介紹
吳瑩,第二代定居臺胞,1961年出生,1988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經濟系,畢業后在學校當老師,潛心教學,現已退休,長期居住在四川德陽。
2021年,素有“臺胞之家”之稱的全國臺聯迎來40周年的華誕,我的內心十分激動和自豪。1981年,在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下,臺灣同胞在祖國大陸的同鄉會組織——全國臺聯正式成立。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我們這些大陸臺胞要置身于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投身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事業中來。
回想過去,受文革十年的影響,家父是居住在大陸的臺胞而得不到重用,我們這些子女也受到了牽連,面臨著升學就業、入團入黨等一系列問題。
然而隨著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全國臺聯成立以及中央38號文件下發后,我家情況就大有改觀了。過去,父親始終不愿提及臺灣省籍身份,生怕因此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而現在,當別人問我的籍貫時,我會脫口而出,我家是臺灣省的,為有這樣的身份感到自豪,也因這樣的身份與臺聯展開了不解之緣。
從1982年開始,我父親的臉上天天掛滿了笑容,那時我在新疆,全國臺聯組織了活動,在各省抽取幾名老臺胞到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參觀,我父親有幸被抽中,跟其他省的臺胞聚集在一起,參觀了祖國的大好河山。父親從北京等地參觀回來后,逢人便說:“現在的政策太好了,對我們大陸臺胞太照顧了?!焙髞?,父親還擔任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臺聯的理事,每年都去烏魯木齊開幾次理事會議。臺胞們歡聚在一起,暢所欲言,談論著祖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及對臺灣親人的思念之情。

讀書期間的吳瑩(吳瑩供圖)
1984年,全國臺聯在北京師范大學設立了臺籍班,我看到了上大學的希望,每日每夜持之以恒地學習、復習,終于在1986年有幸被錄取,學習我熱愛的經濟學。當我收到北師大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我十分激動,淚水止不住地流。很感激全國臺聯,如果沒有臺聯,我可能這輩子也沒有機會去讀這么好的大學,全國臺聯是我們大陸臺胞最溫暖的家。

臺籍班同學在天安門合影(吳瑩供圖)
在讀北京師范大學期間,我有機會認識了來自全國各地臺灣省籍的同學,大家暢所欲言,講述著自己的夢想,向往著無限美好的明天,也期待著臺灣能回到祖國的懷抱。

臺籍班畢業合影(吳瑩供圖)
記得1988年的開春,有些同學說,可以給臺灣親人寫信了,我得知后趕緊把這個消息告訴了遠在新疆的父親,他非常激動,抑制不住自己的思鄉之情,嘗試著寫了封信寄回臺灣,結果毫無音訊,他又陸陸續續往臺灣寄了不少信,終于有一天,收到了臺灣那邊的回信,臺灣的親人們熱切地期盼父親回到臺灣相聚,他的哥哥甚至說到大陸這邊來接他。父親高興地整晚沒睡,趕緊處理完手頭的事情,帶上我的弟弟就回臺灣了。父親說,未曾想到這一生還有機會能見到臺灣的親人,當再見到闊別40多年的親人時,那種激動的心情很難用言語表達。
我家跟全國臺聯的緣份還遠不止這些。1988年,我在北京師范大學畢業之后,被分配到新疆阿克蘇糖廠宣教科工作,1989年7月我又接到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臺聯的通知,讓我去參加全國臺聯組織的北師大畢業大學生的夏令營活動,我又借此機會見到了昔日同窗的好友,心里又激動又開心。全國臺聯組織我們去了山東幾個沿海城市,包括威海、煙臺、蓬萊、青島等,白天我們參觀城市的景觀,在海上釣魚,晚上參加了熱鬧的篝火晚會和聯誼會等活動,大家樂在其中,盡情地享受著臺聯帶給我們的這份愉悅,這些場景迄今為止仍歷歷在目,難以忘懷,每每回憶起來都不自覺地嘴角上揚,那是一段特別開心的時光。

1989年7月,參加全國臺聯舉辦的臺灣省大學生夏令營(吳瑩供圖)
臺胞溫暖的家,每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全國臺聯都會竭盡所能地幫助我們,是我們臺胞堅實的后盾。正是全國臺聯蓬勃發展,我們散落在全國各地的臺胞才有了安全感和歸屬感,有了互相交流和互動的機會,也有了自信生活的底氣。
全國臺聯承載著臺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臺胞的活動點和聚集地,給了我們非常多的幫助,也給了我們克服困難和戰勝困難的勇氣。在此,我也希望臺聯的發展能越來越好,隊伍越來越壯大,我們也會毫無保留地凝聚在一起,為臺聯的發展盡自己的綿薄之力,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編輯:王宇]
- 臺灣省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與在浙臺胞座談
- 第二十三屆世界華人學生作文大賽頒獎大會暨“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開營儀式在石家莊舉行
- 全國臺聯2023年兩岸婚生子女夏令營在陜西西安開營
- 全國臺聯辦公室黨支部和臺盟中央機關中共支部聯合開展廉政教育活動
- 臺灣省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赴浙江調研